北京师范大学论坛|北师大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方科大:培养创新人才的试验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0-11-24 10:5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清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文为他在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中国 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中国教育到底哪里出问题了?曾经,我在中国科技大学做过改革,尝试改革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甚至引进海归人才,可是种种尝试效果都不甚明显,后来我才发现,真正需要改革的是我们的管理体制。学校的改革要从去行政化开始。而去行政化,就是要做到依法治校,尽量减少大学的行政机构及其人员,重新设计管理架构,把对交叉综合学科发展的阻力降到最低。

  去年,深圳市政府为办一所高水平的学校,开始全球遴选校长,最终选中了我。我就说,如果让我来做这所大学的校长,我就要在这里开始最理想的实验,从一张白纸开始,为我国试办一所小规模、高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这块试验田也就是未来的南方科技大学。

  一、用依法治校实现“去行政化”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南方科技大学实行理事会治理、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明确界定政府、学校、行政、学术的权界,探索出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可行路径。

  管理体制创新在实践上首先表现为依法治校,南方科技大学将分三步,制定有关条例、章程。其次,南方科技大学将建立理事会治理结构。此外,在管理组织上,学校设立党委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三个委员会,以权力制衡权力。

  二、设立全新的管理架构

  南方科大的试验集中表现在重新设计管理架构。因为,现在大学的管理架构是按照100年前自然科学的发展状态来设计的,所有学科都是交叉重叠发展起来的。南方科大在学科管理架构上采用“部—所”设计。以经典学科一级学科为基本单元的学术架构已经被证明是新兴学科交叉或跨学科发展管理的障碍,所以南方科大不采用这种方式。另外,以经典学科为基本结构单元的人才培养结构,也无法实现现代社会对复合性、创新性人才的要求。现在的知识结构更多地要求交叉和综合的能力,另外,我们要把学科架构纵向和横向的关联层次降到最低,我们要使用班组化管理,不要教育是教育的管理、研究是研究的管理。为此我们设立全新的管理架构,把对交叉综合学科发展的阻力降到最小。

  学校的管理架构将是这样,设理学部、工学部,这些主要是为教学学位设置方便。要建立几十个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将支撑各种课程,开的课还是物理、化学、数学等,但研究所的工作和研究都与这些课程交叉综合集成。学位授予方面,按照他所注册的研究所所开设的课程作为其主业授予学位。

  这样一种架构优点就是,所有教员都既是科研人员又是教学人员,当然有些科研人员做的不太好,他可能已经有了终身教职,只能纯粹做教师,但规模并不大。其次,我们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都以交叉学科、跨学科为特色,以工学部、理学部这种部为单位的学生招收和教学管理体制。在学位授予方面,实行自然的单学位、主修/辅修学位、双学位、交叉学科学位机制,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名称仍然与外界接轨。 缺点就是:这个模式在管理和运作上都没有经验,要交一笔学费,但是只要我们有勇气坚决走下去,总有可能创出一条新路来。

  三、进行学科、学术队伍建设和教学上的改革实验

  南方科技大学将试行以年青人才为主的新型人才引进模式来加盟我们的试验。首先我们将从全球遴选一批“伯乐”型人才担任部所负责人,然后在他们主持下全球招聘富于潜力的年青人才(从博士后到副教授),创造条件加以培养,并建立有效的淘汰晋升机制,以便从中成长出一批世界知名、亚洲一流的南方科大的骨干。在教室队伍建设上,我们按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生师比8:1估算,2015年的教师人数应为330人,其中包括特聘教师和常规教师两类。

  本科生入学后,前两年由学校安排统一的理工科基础教学,后两年由学生按自己的爱好和能力自选由各个研究所(室)和中心开设的专业课,并且在该研究所(室)和研究中心做研究实习。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此外,我们引入“博雅教育”,从学制上保证素质教育,把教授“如何做人”放在首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师范大学论坛 ( 京ICP备07038780号 )

GMT+8, 2024-5-5 10:54 , Processed in 0.2744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