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论坛|北师大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7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推荐] 赞美山野者,不是山野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6-3-3 10:1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读到一则笑话:一群事业有成的人士聚会,议到将来的打算,有说,以后在山区或水区农村,弄一片地,盖一座房子,房前屋后种点果树、蔬菜,养几只羊、一群鸡鸭,吃上自己种养的无毒无害的食物……。我他妈还要奋斗干啥,我现在的生活不就是那些成功人士们追求的理想生活吗?
       我这里不取笑话的结尾,只取其前部对农村生活的追求。从中看到,有多少成功人士对山区水区偏远农村生活的追求。也联想到,自古以来对穷山恶水、偏僻村野极力赞美的人不少;极力描绘的美文美诗,可以称得上“甚蕃”吧。尤其是在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纸质传媒、广播电视、网络文学,对山水地区的偏僻农村,赞美、羡慕的内容比比皆是。相比之下,赞赏都市生活的少之又少;而厌恶城市生活的却时常可见。
      上述信息,应该导致出一个结果:城里的人越来越少,他们都陆续迁往山区农村、水区农村,去享受那无污染不拥挤的清净生活了。可是,信息与导出的结果恰恰相反,农村人都在往城里挤,小城市的人在往大都市挤。那些赞美农村的人呢,也没见着谁真正搬到农村来住。那些生在农村赞美农村的人,赞着赞着就赞到城里了,赞的水平越高,跑得越快。倒是那些觉不出山美水甜空气清馨的人,他们仍然苦守在这深山远水的美好农村。
       然则,那些赞美山水农村的人,他们不是真爱吗?也不能这样说。先打一个比方——
       一桌丰盛宴席,山珍海味受到的赞赏不太多,它们几乎是在不受赞赏中被吃完;而席上的酸豆角、榨菜萝卜干却时常受到吃客们点赞。试想,要是整桌都是酸豆角之类,吃客会喜欢吗?或者说,叫那些富人们长期吃酸豆角之类,他乐意吗?
哦,那些赞美羡慕山野农村的大多是城市生活腻了,找点调味品。
       你别不信,你能掰着手指头从古到今算出几个赞美农村也乐意农村生活的人?
       古人,陶渊明!
       他乐意农村?你就没读出他怀才不遇的愤懑?他是受排斥,遭贬,迫不得已。他做梦也想着去报效君王。
       诸葛孔明,躬耕陇亩。
       不,他自己都说了,躬耕陇亩,只是以待天时。
      不用算了,就连被从大都市派遣到边远州市的官吏们,也都盼望着“何日遣冯唐”,回到大都市。更何况偏远农村。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少数例外)——
      赞美山水村野,是文人墨客们寻找素材来展示他们的才华,哗众取宠,或者为一方官吏唱赞歌,博取赏赐。
      羡慕山水村野,是富人们都市生活腻了,找点调味小菜。他们只是把山水当作风景来欣赏,当作游乐场所来玩耍,当作忆苦思甜的景点来追忆。不信,你去调查,看看有几个富人愿意将家搬到农村。开头故事中的富人,其实,他们也只是仗着有钱,打算着老了,城里的事业交给孩子们,他们再到农村霸上一片土地,享享晚年清福。有点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之嫌。
      唉嗨,肯定有人能说出千万个理由,将本奇谈怪论驳斥得体无完肤,但这些事实毕竟还会是事实。
      “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也美呀水也美呀”,那是文人纂的,官人喊的,歌手吼的,富人和的;生在本土的山野村夫,他们未必知道——这不是他们的心声。
      他们心声的真正代表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们心里想着,国家不能少了粮棉油。
      他们这些山水土地的守护者们!他们赞不出家乡的美。但是,当他们知道地里收的稻子有毒,看到江河发臭,鱼儿大片死亡,他们心里流血。他们是从骨子里爱着家乡土地,祖国山河。
      对,我又想到一个属于官人、富人行列的人。读过一篇报道,某干部离休后,放弃城镇舒适生活,卷上铺盖,钻进一片荒山,植树造林,改造荒山,一干几十年,不图回报,并且把自己的积蓄和退休工资都用在了荒山的改造上。他是真爱祖国山河的官人、富人,他可歌可泣。他最有资格赞美山村水野。
      天下的官人富人以及文人、歌手们,何不以某干部为榜样,在赞美祖国山河的同时,也多一点爱的实际。
当然,爱的实际,不一定都要往深山偏远搬,这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会与家庭生活各方因素有违。但是,可以用更多不同的方式,用点实实在在的行为去真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官人、企业家们,减少对山的破坏、对水的伤害,那是最实际的最好的爱。
      祖国的山水,每一寸都是宝地,除了赞美,更需多一点实际的呵护。社会应当给予真爱山水土地的农人们一点犒劳。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1:11:31 | 只看该作者
   “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也美呀水也美呀”,那是文人纂的,官人喊的,歌手吼的,富人和的;生在本土的山野村夫,他们未必知道——这不是他们的心声。
      他们心声的真正代表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们心里想着,国家不能少了粮棉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师范大学论坛 ( 京ICP备07038780号 )

GMT+8, 2024-4-20 08:30 , Processed in 0.1828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