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论坛|北师大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陶大镛先生的故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楼
发表于 2010-11-25 14:3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39年前后,我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团’,还做过团长。参加这个团的同学很广泛。在‘五四’大轰炸时,听说重庆城里防空隧道堵塞发生惨案,死了上万人,我们就跑步进城冒险参加救火、救人,没有什么工具,我们就凭着满腔热情,在火里穿行;居民被压在废墟下,我们就去抢救,记得有的人被拉出来时已经没有腿脚了。那种惨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也难忘记。‘救亡工作团’学习俄国的 “十二月党人”,要接近群众。我们曾组织同学下乡、下煤矿,慰问他们。大轰炸后,还组织歌咏队、话剧队到城里义演,卖票得的钱用于帮助疏散难民,为难民发救济金。之后,在1939至1940年间,我们还募捐办了个刊物叫《新流》,请生活书店帮助刊出了两期。

  也就在1939年,我与进步同学联系更多了。经济系的石山(靳吉甫)同志是地下党支部书记,但是当时我不知道。和我单线联系的是中文系的陈维诚同志,我从他那里看到不少延安寄来的小册子。1939年春天,陈维诚介绍我参加了地下党。

  后来,陈维诚通知我说,校内国民党、‘三青团’活动很猖獗,我们要与之抗衡。组织上让我出来负责主办‘中苏问题研究会’,这是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开始每隔一星期开一次座谈会,讨论当时的国际形势,介绍唯物主义哲学。在会上公开提出‘我们要认识苏联在二战中起什么作用,能否与英美联合反法西斯主义’,当时在校内很受欢迎。

  每到星期六,我们还通过‘中苏文化协会’负责人张西曼,与苏联大使馆联系,借苏联影片,在校内露天放电影。还在苏联大使馆的支持下,在沙坪坝举办过苏联人民生活图片展览,虽然遭到国民党党棍们的骚扰、抗议,但是在我们轮流看守之下,还办了三整天,影响很大。

  ‘中苏问题研究会’办的另一件大事,就是请思想文化界的名人如邹韬奋、沈志远、钱俊瑞等到学校做报告。其中最轰动的就是请周恩来同志做报告。我以个人名义曾写信给他,请他到中央大学来讲当前形势,讲‘中国青年向何处去’的问题,他约我到八路军办事处去谈。他说:‘我可以去,但是一定要校方领导同意。你去找童冠贤先生吧,他同意了我就去。’我回学校后,就去找童先生,取得了他的同意。之后,我又到曾家岩周公馆去,我看到当时周恩来同志起居生活非常俭朴,还见到了邓颖超同志,她出来给我们倒了两杯水……周恩来同志到中央大学来做报告的那天,童冠贤先生亲自到校门口去迎接,他们握手时,我看出他们像是很熟悉的样子。后来我才知道,实际上童先生和周恩来同志在日本留学时曾一起生活过,童先生曾和我们党有过联系。

  那是1939年的春天,周恩来同志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那次报告是在中央大学的大饭厅里举行,报告的题目大概是:‘谈谈当前的形势与任务’。他的报告讲得好极了,非常生动,很吸引人,讲了足有两三个小时,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天大饭厅里挤满了人,真是掌声不断,轰动极了!很多年后,在解放初期,有一次周总理到民盟来,那时我是民盟的候补中央委员,我问他是否还记得请他到沙坪坝中央大学去做报告的事,周总理含笑回答说:‘记得!记得!’

  ‘中苏问题研究会’的活动,前后约有一年。当时与此有关的外围组织,一是‘社会问题研究会’,另一是‘文学研究会’,我都参与了,但是都不如‘中苏问题研究会’影响大。由于参加的学生很多,我们开会时,‘三青团’想捣乱都不敢,他们只好在门外吹吹口哨而已。以上活动都是地下党组织的,石山同志也参加了‘中苏问题研究会’的活动。党推我出来负责具体工作,可能因为我算是个好学生,在同学中有点影响吧。”
                             ———陶先生2001年自述(陆方整理)

  牛平青(陶大镛先生的夫人):陶大镛先生1939年就入党了。我们结婚60多年了,以我作为亲人来看,陶先生是个书生气十足的正直的人,他非常刚强、从来不怕打压。

                      (二)

  “到了1940年初寒假时,国民党掀起白色恐怖,中央大学的地下党员冯秀藻突然被捕。党通知我们‘中苏问题研究会’的主要负责人,说抓人的黑名单上有石山、曾联松等人。不久,石山、陈元晖、周寿臧三人去了延安。当时没有通知我去延安,但是不许‘中苏问题研究会’活动了。校长罗家伦要开除我,是童冠贤先生保了我,说我是个好学生。他找我谈话,叫我不要参加社会活动了,要我好好写毕业论文。此后半年中,我白天在重庆大学图书馆,晚上在法学院教室集中精力写论文。我的毕业论文是:《中国古代生产技术研究》。

  当时我很崇拜郭沫若,我也学习甲骨文,论文的第一篇写的是石器时代,以后是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写完第一篇,我送给郭沫若先生看,他很高兴,介绍在当时的《说文》历史期刊上发表,因此,史学界很早就有人知道我。但是论文写完后,交给经济系主任吴干,他看后却不予通过,也不让我参加西南联大的留美庚款考试。之后,童冠贤先生看了我的论文,打了85分,又让我参加了庚款考试。后来听说已考取了,最后却被当时教育部划掉了我的名字。”

                             ———陶先生2001年自述(陆方整理)

  詹君仲(陶大镛先生的学生,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原经济系系主任):陶大镛先生的文笔很好。他看了郭沫若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受到启发,就以《中国古代生产技术研究》为题,根据大量考古史料写成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共十万多字。毕业论文最后送请郭沫若指导,并经郭沫若推荐,在《说文》月刊上发表了其中的两章: 《中国石器时代的生产技术》和《中国金石并用时代的生产技术》。

  杨国昌(陶先生指导的硕士生,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陶大镛先生在大学时代所写的论文,初次显露了他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才能,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以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写作的。他曾说过,人类社会的历史像一根长链,“石器时代、金石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都是这根长链上的一环。”他在论文中分析社会发展过程时,特别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说:“每一种生产工具,代表着一定程度的生产力,在石器时代,人类只能生活在渔猎社会和游牧社会;到了金属工具发明之后,人类始能踏进一个比较安定的农业社会。所以,生产工具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命,可以促使人类经济生活的革命”……陶大镛先生的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是很平常的唯物史观的ABC,但在封建军阀统治下的旧社会,能讲唯物史观,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1940年夏,陶大镛先生在中央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考取了南开经济研究所研究生。当时,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而研究生的课程与他所追求的革命理想格格不入。一年以后,他毅然放弃研究生的学习,前往香港,加入到邹韬奋、沈志远等一批进步文化工作者的行列,从事进步文化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北京师范大学论坛 ( 京ICP备07038780号 )

GMT+8, 2024-4-28 20:49 , Processed in 0.2385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